| ||||
| ||||
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期間,“碳中和與煤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第十二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”召開。中電聯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、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、華北電力大學新型能源系統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王志軒作主旨發言。 以下為發言內容整理 在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下,煤電是否應快速退出?煤電企業已經大面積虧損多年,這樣的企業還有價值嗎?……在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過程中,煤電正在遭遇這樣的質疑。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,就很難搞清煤電該如何定位。 對此,一定要清晰認知中國煤電在能源轉型中的使命。 摸清我國當前的能源特性是解答這一問題的首要任務。目前,我國風電、光伏發展迅速,裝機占比達到28%左右,發電量約占總量的12%,發電成本大幅度下降。但煤電仍然是電力系統的主力電源,裝機容量占比達到47%,發電量占比約為60%。煤電裝機及發電量比2010年分別下降8個和22個百分點。 未來,對于煤電的發展戰略,第一要務便是要正確處理好轉型與能源安全、低碳發展的關系。第二,要明確煤電定位,要以系統思維和底線思維確定煤電使命,即托底保供、系統調節、熱電聯供、綜合利用、戰略備用。第三,煤電在“十四五”期間的發展要繼續發揮好電力、電量的主體作用;在推進“三改聯動”時要充分論證,避免盲目改造;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措施要向精準、協同拓展;發揮調整煤炭消費結構作用。第四,要建立與煤電使命相適應的政策環境,高度防范煤電生產經營困境演變為系統性風險。 煤電退出歷史舞臺具有必然性,投資者主動建設煤電沖動已基本不復存在。當下的重點是,如何在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前提下,使煤電機組更好地為可再生能源服務,同時,使煤電投資者有正常的回報。 文丨林水靜/整理 | |||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瀏覽次數: |